粉體行業在線展覽
2500816-6
40-50萬元
江蘇圣曼
2500816-6
86
核心噴霧干燥參數范圍
進料特性:
固含量: 通常控制在 30% - 45% (w/w)。這是*關鍵參數之一。
濃度過低:蒸發負荷大,能耗高,產量低。
濃度過高:粘度太大,霧化困難,易堵塞噴嘴/霧化器,干燥不完全導致塔壁粘附或產品水分超標。需通過實驗找到**平衡點。
溫度: 進料溫度通常預熱到 50°C - 70°C。預熱可降低粘度,改善霧化效果,提高干燥效率。
粘度: 需控制在設備允許范圍內,確保穩定霧化。高濃度糊精溶液粘度較高,是選型和操作難點。
霧化系統:
霧化器類型: 糊精常用 壓力式噴嘴 或 離心式霧化器 (旋轉霧化盤)。
壓力式噴嘴: 適用于較高粘度物料,霧滴粒徑相對較大且分布較寬。需要高壓泵(壓力通常在 10 - 25 MPa (100 - 250 bar))。結構相對簡單,但噴嘴易磨損需定期更換。
離心式霧化器: 產生霧滴粒徑較小且分布更均勻,產品溶解性可能更好。適合處理粘度稍低的物料或對粒徑分布要求高的產品。轉速通常在 10, 000 - 25, 000 rpm 范圍。對機械加工精度要求高。
霧滴粒徑: 目標粒徑范圍通常在 50 - 150 微米。粒徑影響干燥速率、產品水分、堆積密度和溶解性。
干燥空氣 (熱風) 系統:
進口溫度: 150°C - 220°C。這是另一個關鍵參數。
溫度越高,干燥速率越快,蒸發能力越強,熱效率越高。
溫度過高:可能導致產品過熱焦化(尤其黃糊精本身顏色深,更需注意)、熱敏性成分破壞、塔壁粘壁加劇。
溫度過低:干燥不充分,產品水分超標,粘壁風險也高。
出口溫度: 80°C - 110°C。此溫度直接反映產品的*終溫度和水分含量。
出口溫度過低:產品水分含量可能超標。
出口溫度過高:產品過熱,可能導致熱變性、吸濕性增加或顏色變深,且能耗增加。出口溫度是控制產品*終水分的關鍵參數。
風量: 根據蒸發水量、進出口溫度計算得出。需要足夠的風量攜帶濕氣和干燥產品,并保證塔內適當的氣流速度(通常 0.2 - 0.5 m/s)防止粘壁。
熱風分布器: 確保熱風均勻進入干燥塔,避免產生渦流或偏流導致局部過熱或粘壁。
干燥塔:
塔體尺寸 (直徑x高度): 根據蒸發水量、霧化方式、停留時間等計算。年產2萬噸糊精(假設年運行7200小時,蒸發水量需根據固含量計算)屬于較大規模,塔徑可能在 6 - 10米,塔高 15 - 25米 或更高(尤其使用壓力噴嘴時,需要更長的下落距離保證干燥)。
塔內氣流模式: 并流式(熱風與霧滴同向)*常用,適合熱敏物料。
錐體角度: 足夠陡峭(通常 > 60°)以保證干燥粉末順暢滑落。
冷卻夾套/空氣掃壁: 塔頂和錐體部分常配備冷卻夾套或冷風掃壁裝置,防止濕料粘附在高溫壁面上。
內表面光潔度: 極高(Ra ≤ 0.4 μm),材質通常為304或316L不銹鋼,便于清潔和減少粘壁。
產品收集:
主分離器: 干燥塔底部的錐體收集大部分產品(>80%)。
旋風分離器: 通常1級或2級串聯,用于高效分離尾氣中夾帶的細粉。效率需達到 > 99%。
布袋除塵器/濕法洗滌塔 (可選): 作為*終精除塵,確保尾氣排放達標(含塵量 < 50 mg/m3 或更低)。布袋除塵器效率**。
產品輸送: 收集的粉體通過氣力輸送或機械輸送(如振動流化床冷卻器、螺旋輸送機)送至后續工序(冷卻、篩分、包裝)。
產品特性控制:
水分含量: 目標通常在 3% - 6% (w/w)。通過精確控制進料量、進料濃度、進風溫度、排風溫度來實現。
堆積密度: 受霧化方式、固含量、進出口溫度影響。壓力式噴嘴產品密度通常高于離心式。
粒度分布: 主要由霧化器決定。
溶解性/粘度: 主要由糊精生產工藝(轉化度)決定,但過度熱風溫度可能影響。
顏色: 避免局部過熱焦化。
關鍵性能指標 (KPI) / 能力估算
蒸發水量: 年產2萬噸糊精,假設:
年運行時間: 7200小時 (300天)
進料固含量: 35% (w/w) -> 生產1噸干糊精需蒸發約 1.857 噸水
小時干粉產量: 20, 000噸 / 7200小時 ≈ 2.78 噸/小時
小時蒸發水量: 2.78 噸干粉/小時 * 1.857 噸水/噸干粉 ≈ 5.16 噸水/小時
所需干燥能力: 噴霧干燥塔的規格需滿足 ~5.2 噸水/小時 的蒸發能力。這需要足夠大的塔體、高熱風流量(~40, 000 - 60, 000 Nm3/h 量級)和熱風爐/蒸汽換熱器能力(熱功率 ~4 - 5 MW)。
熱效率: 大型工業化噴霧干燥系統的熱效率通常在 50% - 70%。即蒸發1kg水需要消耗約 800 - 1200 kcal 的熱量(取決于進出口溫度、環境溫度、保溫效果等)。優化設計和操作可提高效率。
產品得率: > 98% (包括高效旋風+袋濾回收)。
重要考慮因素與建議
小試與中試: 強烈建議 在設備*終選型前,使用代表性原料和工藝生產的糊精溶液,在供應商或研究機構的噴霧干燥試驗臺上進行充分的參數優化試驗。
物料特性: 精確掌握糊精溶液的粘度-溫度-濃度關系、熱敏性、粘壁傾向等特性,是參數設定的基礎。
設備選型: 根據物料特性、產能要求、產品規格、投資預算選擇*合適的霧化器類型(壓力式 vs 離心式)、塔體結構、收塵系統(旋風+袋濾是主流)。考慮知名品牌供應商的經驗和售后服務。
粘壁問題: 糊精噴霧干燥**的挑戰之一。解決方案包括:
優化霧化(均勻細小的霧滴)。
優化熱風分布(均勻無渦流)。
精確控制進出口溫度(避免半干物料接觸高溫壁)。
采用有效的塔壁冷卻(夾套、冷風掃壁)。
塔內壁高光潔度處理。
必要時使用塔壁振打裝置(但需謹慎,可能影響粉末特性)。
自動化控制: 大型連續化生產必須配備先進的DCS/PLC控制系統,實時監控和自動調節關鍵參數(進料流量/濃度、進風溫度、排風溫度、塔內負壓、霧化器壓力/轉速等),保證產品質量穩定和操作安全。
余熱回收: 考慮對排風(80-110°C)進行余熱回收(如預熱進風或進料),可顯著降低能耗。
安全: 粉塵防爆(ATEX標準)、設備接地、高溫防護、機械防護等必須符合規范。
供應商合作: 與有豐富糊精或類似物料(如淀粉糖、麥芽糊精)干燥經驗的設備供應商深度合作,利用其工程經驗進行詳細設計和參數優化。